新闻资讯
企业新闻

四千年扯不断的“酒经”

     “何以解忧,唯有杜康。”东汉人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七下“帚”字中写道:“古者,少康初作箕帚、秫酒。少康,杜康也。”在中围,造酒作坊的主人们,郑认为杜康是中国酒的最早发明人,而把杜康奉为“酒祖”或:酒创始人”。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,酒就有四千多年的历史,古往今来,有无数名著都对酒作过经典论述,真是扯也扯不断的酒经…

       我们所能见到的关于饮酒作用的最早记载是《尚书》和《诗经》。《尚书·酒诰》说:“祀兹酒,惟天降命,启我民,惟元祀。”就是说,饮酒是为礼仪的需要,是精神生活的需要。类似的诗歌又见于《诗经·小雅》中的《节南山》、《信南山》等,不具引。

     《说文》解释酒之义时说:“酒,就也,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也。”“医之性得酒而使”,“酒所以治病也”。早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中就已明确记载了用酒泡制药材;《伤害论》诸方剂中使用酒的有二十一例;《本草纲目》中则详列了各种药酒七十种之多。

      《左传·庄公二十二年》中将酒的作用归纳为四个字:“酒以成礼”。为了“成礼”,在周王朝的国家机关中还专门设置了“酒正”、“酒人”、“浆人”等专门官员来管理其事。

      《礼记·乐记》认为:“酒食者,所以合欢也。”就是说,饮酒是为了促进人们欢乐情绪的增长。白居易的诗歌则说“驱愁知酒力”。饮酒为了合欢,为了驱愁,这在古代文人笔下的描述是数不胜数的。

      《晏子春秋·内篇·谏上》认为,饮酒的作用是为了“通气合好”,即在相互间交流思想、融洽气氛、改善关系,使精神世界协调和谐。

       汉代的鲁匡说:“百礼之会,非酒不行。”这种看法,以后被人们经常加以论述。

       明代学者陈衍在《槎上老舌》一书中指出:酒不是家家户户的生活必需品,需要饮酒者“皆是中户以上之家,非比布帛菽委”。另一位是邱浚,他在《大学衍义补·征榷之课》中指出,酒的作用是“以为祭祀、养老、奉宾而已,非以为日用常食之物也。”他们明确指出:酒不是满足人们生活必需的一般食品,不是一般饮料,其主要作用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。

        直到清代,著名的书法家包世臣明确地说:“古之用酒有三:以成礼、以养老、以养病。”仍以“成礼”为第一。现在民间还流传着的“无酒不成礼”的规矩,显然是三千年前祖先看法的延续……

        中国酒文化与中国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,时至今日,在现代社会中怎样不断的丰富和创新其内涵,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的历史命题。